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浴堂街34号,这座纪念馆因其特有的历史意义而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及共产党先辈们英勇的奋斗史。在1920年,这里孕育了南京第一个党组织——浦口党小组,这次重要事件促进了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人运动的兴旺,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石。
王荷波与南京工运的火种
王荷波——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她是南京工会运动的灵魂人物。其全力以赴推动津浦铁路工人权益保护,深刻洞察到组建工会以反抗外资和工头压迫的必要性。他的贡献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南京乃至整个国家工人运动前进的道路,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纪念馆的守护者
身负烈士故地庄重使命的南京工运纪念馆志愿者洪石华先生,其父亲洪利福乃已故烈士王荷波的同僚和好友,曾亲眼见证并讲解过岁月流转中的英勇事迹。在洪先生心中,王荷波不仅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更是他心中的伟大榜样。这种源于家族血脉的敬仰之情,使洪先生始终致力于保护纪念馆,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津浦铁路上的革命足迹
至今,津浦铁路仍承担着煤炭运输的重要使命,这座铁路见证了王荷波为了维护工人权益所做出的英勇事迹。这条线路诠释了他坚韧不拔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我国工人运动的复杂历程。每当火车汽笛声响彻云霄时,仿佛都在诉说那段热血沸腾而充满期待的岁月。
浦口党小组的诞生
1922年春季,罗章龙协助浦镇机械厂工人顺利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同年,通过罗章龙的引导与教导,王荷波成为津浦铁路历史上首位工人党员。此举不仅建立了浦口党组织,更为南京地区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踏入"二·七"大罢工的历史河流,两浦铁路工人所筑红砖墙,如穿越时空的记忆,向我们讲述那段历史中坚定不移的故事。这面墙无声地展示着王荷波领导的卧轨抗议行动,以及他们对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坚决支持。这段历史在南京工运史册上留下了永恒的辉煌篇章。
纪念馆的陈列与教育意义
此纪念馆内展示了重要文物,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在1923年发布的第5号通告,以及烈士王荷波顽强不屈的事迹。知名企业文化学者王绍礼以深入浅出的阐释,引领参观者深刻理解浦镇企业的道德责任、生产力、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建立源于"先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浦镇人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勇于创新。
王荷波精神的发扬光大
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金汤街社区的王荷波纪念馆,被誉为孕育王荷波革命思想的发源地,同样也是培育出具备深远影响团体——“王荷波宣讲团”的基地。王绍礼先生身为该团体的一员,在近期街道举办的“冬季培训课程”活动中,凭借其生动且丰富的人生经验,成功地将王荷波的革命精神传递给了广大听众。这一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亦是对未来的期许。
社区的温暖与奉献
多年以来,顶山街道居民栗玲始终坚守在节日期间探望社区老年家庭的道路上。自五年前加入金汤街社区的“王荷波义工联盟志愿协会”后,她积极投身于老年援助事业。该协会定期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传达给体弱多病或行动不便的长者们以关心与温暖。栗玲以及其他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既是对王荷波精神的传承,也是对社区关爱和奉献的最佳诠释。
王荷波的最后时刻
临终之际,王荷波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展现其对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遗嘱中,他特意叮嘱组织坚定落实对子女的革命教育,强调决不能走上与其完全相反的道路。他的言行鼓舞着我们后人不断向前,为实现先烈的期望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