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桥引乡愁
泉州东北约十公里外,洛阳江入海口旁,有一座我国最早建立的海港巨石桥,名为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泉州人心头难以割舍的乡愁所在。2011年,83岁的余光中先生携手夫人,以1060步的步履走过了这座桥梁,并以此灵感创作了蕴含着浓重乡愁的《洛阳桥》诗句,从而让这座桥梁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桥梁虽无声,却承载着泉州世世代代人的情感。行人走过,似乎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浓重乡愁。每迈一步,都如同与先祖们对话,述说着岁月变迁中的往事。
独特造型显智慧
洛阳桥的桥墩采用船形设计,其尖锐的头部设计蕴含着深厚的智慧。这种设计能有效减轻潮水退去时的冲击,保证桥梁即便长期受到潮水的侵蚀也能稳固如初。从审美角度审视,这种设计宛如众多船只并肩航行,为人们呈现独特的视觉享受。
历经台风、地震、战争的洗礼,它于洛阳江畔千年岁月中傲然矗立,令众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叹为观止。这种独特的风貌,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这座桥梁历经千年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之一。
文化古镇韵悠长
洛阳古镇位于洛阳桥畔,被誉为“文化古镇”。历经千年,古镇内聚集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在洛阳古街,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深沉,体会到文化的传承。
2023年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刚好满两周年之际,《闽南讲古》和《泉州歌诀》传习所举行了揭牌仪式,并正式开始运营。杨江东和杨安东两位年过七旬的非遗传承人,他们不辞辛劳,全身心投入到非遗的传承事业中,希望闽南文化能够代代相传,长久流传。
经济枢纽促流通
洛阳桥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在经济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促进了泉州地区南北之间的经济往来,极大地简化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过程。在其附近,秀涂港亦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宋元时期开始,秀涂港便成为泉州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之一。众多外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进行贸易,而当地的乡民们则在此起航,寻求生计。各种货物在此地汇集并分发。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泉州设立了海关,秀涂港被列为六个分关之一。尽管后来它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留存下来的建筑依然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张坂木雕焕光彩
抵达泉州台商区,记得要观赏“唐雕”——张坂木雕。张坂镇之所以兴旺发达,正是因为这门技艺。毫不夸张地说,全球大约每四座寺庙中,就有一座寺庙的木雕佛像出自这里。
2018年,张坂木雕成功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同时被收录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2014年,泉州市张坂镇的雕艺街全面对外开放,雕艺馆正式启用,这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首个较大规模、专业化的雕艺市场,充分彰显了张坂的雕艺文化特色。
踏上古桥忆往昔
站在洛阳桥那宽广的桥面上,脚下踩着长长的石阶,眼前似乎映现出古人匆忙赶路的身影。这座桥仿佛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人们走向泉州从宋元时期至今的历史长河。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的流转,每一道缝隙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传奇。
在现今这个时代,那座年代久远的桥梁依旧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想要一探究竟。它见证了泉州的变迁,而往后也将持续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人心生向往,渴望深入了解。你心中最憧憬的是它的哪个角落,想要率先体验其独特的魅力吗?欢迎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共同领略泉州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