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由来
武侯祠,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建的。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因劳累过度而生病,最终在北伐的战场上,于五丈原去世,享年54岁。在他生前,他被封为“武乡侯”。在他去世后,刘禅追赠他“忠武侯”的称号,因此,他的祠堂也就被尊称为“武侯祠”。勉县的武侯祠位于诸葛亮当年北伐时驻扎的“行辕相府”旧址之上。
各地都设有纪念诸葛亮的庙宇,例如,位于陕西岐山的五丈原诸葛庙,其创建年代早于唐代;湖北蒲圻的武侯宫,则是在明代落成的;另外,湖北宜昌的黄陵庙,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建安时期。这些庙宇共同承载了人们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
勉县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历史悠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曾是“行辕相府”的故地。自明万历时期开始,丞相祠堂得以落成,拥有52间古建筑,其中供奉着诸葛亮的灵位。它宛如一座历史的灯塔,在漫长的岁月里,静静地讲述着关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
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够亲眼目睹昔日诸葛孔明在此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勇身影。那些古老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庄重,尽管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侵袭,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韵味,让人得以近距离地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成都武侯祠概况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门的武侯祠大街,是我国独此一家君臣共同祭祀的祠堂。祠内供奉着刘备、诸葛亮等蜀汉时期的君臣,以及惠陵。其建造始于唐朝,最初与昭烈庙为邻。到了明朝,武侯祠在重建时被纳入“汉昭烈庙”的范畴,从而形成了现在这种君臣合祀的格局。
1984年建成的博物馆,占地14万平方米,它不仅是纪念诸葛亮的名胜,也是成都地区备受瞩目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三国文化的足迹。
成都武侯祠建筑布局
成都武侯祠正门朝南,整体朝向北方,主要由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以及五重武侯祠建筑构成,这些建筑沿着中轴线排列得井然有序。进入大门后,在浓密的树荫下,可以看到六块石碑矗立,两旁还建有碑廊。在东侧的碑廊里,有一块最大的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这块碑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的一级文物。
公元809年,即唐宪宗元和四年,所立之碑,其文章、书法、刻技均达到了极致,故被誉为“三绝碑”。碑文特别赞颂了诸葛亮的一生,称颂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文治武功,同时激励了当时的执政者们。
汉昭烈庙内景象
汉昭烈庙中央位置,刘备的金色塑像巍然矗立,其孙刘谌亦与之同享香火。然而,刘备之子刘禅,因愚钝无能,未能守护家族基业,其塑像在宋明两代多次遭受损毁。自那以后,便无人再为他重塑雕像。这一现象亦映射出人们对刘禅的不满,以及对贤明君主的深切渴望。
庙宇的东西两侧廊房内,摆满了蜀汉时期的文臣和武将塑像,总共有十四尊。在东侧的廊房里,文臣塑像中,庞统的形象最为突出;而在西侧的廊房中,武将塑像则以赵云为领袖。这些塑像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仿佛让人能够感受到他们当年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时的豪迈气概。
武侯祠与惠陵
刘备沿着殿后的石阶缓缓前行,没走几步便抵达了武侯祠。这个祠堂的位置比汉昭烈庙略低一些,这种布局设计寓意着古代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武侯祠是为了纪念诸葛亮而建立的,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去世后又被追赠“忠武”的美称,因此得名为武侯祠。在这里,人们对他这位智慧和忠诚的典范怀有无限的敬意。
刘备的陵墓位于诸葛亮殿侧畔,名为惠陵。据《谥法》所载,因其“爱民好施”的崇高品德,故得此尊号“惠”。墓前立有一通乾隆年间的石碑,碑文上书“汉昭烈皇帝之陵”,为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众多武侯祠中,游客们不禁好奇,想要了解哪座建筑更能全面体现诸葛亮的形象。您大可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也请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