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刻”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它不仅是用来度量时间的单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多样的应用方式。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剖析“刻”字的内涵。
基本释义
“刻”字的发音是kè,含义丰富多样。它意味着雕刻、用刀刻画,比如刻本就是指通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籍。在古代,人们用漏壶来计量时间,一昼夜分为一百个刻度。而现在,我们用钟表来计时,一个刻度相当于十五分钟,例如五点十五分。此外,“刻”字还可以用来指代时间,比如现在、立刻。它还能用来形容程度非常深,例如深刻、刻骨铭心。有时,“刻”字也带有不友善的含义,如刻薄。另外,“刻”字还与“克”字有相同的意思。
雕刻之意
观察造字方法,“刻”字属于形声字,由“刀”部构成,以“亥”为声旁,其基本意义是在木料上进行雕刻。《说文解字》和《尔雅•释器》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进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活板》一书中提到:“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记载,那天观赏道旁的石刻,发现那些远处的刻字已经模糊不清了;而在明代的《核舟记》中,魏学洢描述了这样的景象:右侧刻着山峰高耸、月亮显得小了、水位下降石头露出,左侧则是清风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
其他雕琢
“刻”这个字不仅局限于木头的雕刻,它还广泛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雕刻技艺。例如,刻制图章时,我们使用的工具就是刻刀。雕刻木头指的是在木质器物上进行刻画,而刻饰则是对器物进行雕刻装饰,刻铭则是在金石等器物上雕刻文字,刻划和刻篆同样都属于雕刻的范畴。“刻”字除了指雕刻之外,还涵盖了绘画和修饰的含义。比如,“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这样的用法,就体现了修饰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刻句、刻桷、刻章琢句、刻励等,都与修饰紧密相关。
切割之意
“刻”字不仅代表雕刻,还涵盖划、割等动作,例如刻制蜡板、刻断截口、刻削漆面。此外,它还承载着严谨的要求,比如“刻己”意味着严格自律,“刻求”、“刻责”、“刻绳”等词语也体现了这一层含义。而且,“刻”字还能表达出限制的含义,《白石神君碑》中提到的“指日刻期,应时有验”便是指定的期限,而日常生活中的“刻纳”则是指定归还的期限。
伤害铭记
“刻”字含有伤害之意,刘安在《淮南子》中提到“山坐金,反自刻”,此词及刻虐、刻害、刻贼、刻烂等词语均显现出伤害的含义。然而,它亦蕴含铭记之意,如刘得仁在《陈情上知己》中所言“刻骨攫新句”,常见的刻骨镂心、刻心等表达均指铭记在心,常用于表达感激之情。
时间与性情
“刻”是时间的计量单位,相当于一小时的四分之一。明代李渔在《闲情偶寄•种植部》中提到,“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六点一刻”来表示时间。在描述人的性情时,“刻”字可以表达刻薄、苛刻的含义。《唐书•孟诜传》中记载孟诜性格刻薄,喜欢揭露他人的隐私,他在担任官职时也显得相当苛刻。此外,刻峭、刻碎、刻诛、刻酷等词语都与苛刻紧密相关。此外,它还有表达紧迫的含义,比如即刻、即刻标记、不容拖延;同时,它也能反映出勤奋努力,如同刻励、刻厉等。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一些事情特别凸显了“刻”字的深层含义?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或将其分享出去!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