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不起眼的木牌,最后卖出了 1495 万元,这就是康熙皇帝亲自写的“清慎勤”木牌的魅力所在。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又代表着什么含义?让我们去探寻一番。
高价拍出
二零一一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举行期间,一件四十九厘米宽、一佰二十二厘米高的匾额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匾额上,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清慎勤”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最终,这件作品以一千四百九十五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售出。如此高昂的成交价令人十分惊讶,同时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这方匾额。这个价格实在太离谱了,究竟是因为市场过热导致被哄抬上去,还是这块匾额本身真的非常珍贵
御笔真迹
这“清慎勤”三个字由康熙皇帝玄烨亲自题写,匾额上方还配有“康熙御笔之宝”的图章。在玄烨所有的书法创作中,“清慎勤”这三个字最能彰显他高超的书法造诣。康熙皇帝的书法技艺精湛,他的亲笔字本身就非常珍贵,而这三个字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成为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遍赐衙门
王士祯所著《池北偶谈》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广西巡抚郝浴曾上奏请求赐予御笔“清慎勤”三个大字。康熙帝随后便将这三个字颁赐给各省督抚。康熙帝将御书“清慎勤”广泛赠予京城及地方官署,他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让官员们将此作为行事规范来遵循。
为官之道
清正廉洁就是不能为自己图谋私利,官员必须大公无私;小心谨慎就是要小心工作,处理每件事情都要恭恭敬敬,绝不能有任何失误;勤奋努力就是要不分昼夜地努力,认真办理公务,不能懒散度日。“清慎勤”是“康乾盛世”期间官员的行为规范,也是清代官吏时刻牢记的告诫,在当时官场中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历史渊源
司马昭最早提出了“清慎勤”这三个字。在《三国志·李通传》裴松之注里,引述了王隐《晋书》的记载,说明李秉曾经听到先帝讲过当官要清廉、谨慎、勤奋的道理。到了宋代,“清慎勤”已经成为官场里普遍传颂的为官标准。从康熙到清末,清代历代皇帝都把它当作重要的行为准则。
广泛流传
“清慎勤”这个标准分量很大,官府衙门经常把这三个字刻成匾额挂起来,这种情况很常见。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也提到过,近代官员的行为规范里,最受看重的是这三个字,就是“清、慎、勤”。这块康熙皇帝亲笔写的匾额,只是众多类似匾额中的一个,它反映了某个时期,也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明白这面“清慎勤”匾额的出处之后,您觉得它最终能卖出好价钱是否合理?欢迎在下面说出您的看法,并且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再转发出去。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