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以为治病救人只能局限在小地方,没想到一个“宗仁主义”的牌匾,竟然让医生张运铣从洛宁县城来到了京城表演。现在就来讲讲这个牌匾背后的来龙去脉。
自学成医 闻名乡里
张运铣1858年诞生于洛宁西山底,他十八岁那年尝试考取秀才却未能成功,二十四岁时通过自学掌握了医术,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作风,他迅速在乡间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周围的民众减轻病痛,成为了人们信任的医生。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时期,他的出现为乡亲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帮助。
投身革命 热心办学
清朝末年,各种革新思想开始传播,张运铣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投身到推翻清朝统治的活动中。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出任洛宁县议事会兼公款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他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带领民众在庙山砍伐了一百多棵柏树,用来建造学校的房屋,并在县城创办了第一所高级小学。他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更多有才能的人,从而改善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热忱和责任感让人非常钦佩。
遭遇诬陷 赴京告状
张运铣开办学堂时,和知县连宾赢起了冲突。连宾赢说他偷税漏税,抄了他的家,还把他的儿子鹏飞抓进监狱。每个月审问两次,每次要给50两银子才不挨打。张运铣非常生气,卖掉了70亩地,到京城去告状。但是告状没门,他只能在总统府门口摆摊,这一摆就是三年。
医术精湛 名扬京都
在总统府大门外摆摊卖药长达三年,张运铣依靠高超的医道,慢慢在京城赢得了声誉。他从不错过任何钻研和动手的时机,名气越传越远。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对医术的热忱,为他日后的机遇埋下了种子。
治愈总统母 获赠匾额
民国五年,黎元洪总统的母亲身体非常糟糕,连协和医院也治不好。黎元洪听说了张运铣的医术,就请他到家里给母亲看病。张运铣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过多久就治好了总统母亲的病。黎元洪对他非常感激,想让他留在身边工作,但他拒绝了。黎元洪送了一块写着“宗仁主义”的匾子给他,还派了人护送他回家。当他进入县界的时候,路上有很多人都出来欢迎他观看。
继续行医 兴学抱憾
张运铣回到家乡之后,便开办了“兰芳”药铺,继续为病人诊疗。1917年,他从庙宇资产中拨出一部分,在西山底村建立了第二所高级小学。不过,就在校舍建设初见成效之际,他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突然病故。临终前,他带着泪水说道,未能亲眼见证学校的完工。1920年,人们为他竖立了一座纪念碑,用以表彰他的办学功绩。
大家认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张运铣的执着和奋斗,对当时的情形能产生多大影响呢?欢迎大家到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也请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