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紫禁城的牌匾,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块“正大光明”。这些牌匾不只是简单的装饰品,里面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牌匾的来历。
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这个词语源自宋代朱熹编纂的《朱文公文集》。这块匾额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在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时候,从雍正皇帝开始实行了保密的选立继承人方法。皇帝选定继承人后,会准备两份相关文件,其中一份自己收好,另一份则封存在一个特别的匣子里,这个匣子就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等到皇帝去世之后,负责处理相关事务的大臣们会取下匣子,核对文件内容,然后向众人宣布新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是谁。
中正仁和匾
养心殿里那块“中正仁和”的匾额,是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自身治国理念极为严格的标准,表达了帝王应当保持中正平和、施行仁政、营造和谐氛围的期望。这块匾就悬挂在宝座所在的正中央位置,时刻警醒着皇帝要谨言慎行。
勤政亲贤匾
养心殿西暖阁里,有个皇帝审阅文件、和大臣私下交谈的房间,挂着“勤政亲贤”的匾额,也是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这匾额表明了雍正当皇帝期间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臣子也要求严格,他一生勤恳处理政务,既严格约束自己,也严格约束大臣。
三希堂之名
养心殿西暖阁旁边的那个小房间,就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名叫“三希堂”。这个名字源自周敦颐所说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乾隆皇帝借这个含义来鞭策自己,希望不断进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这个空间也寄托了他对文化的热爱。
无为匾之思
交泰殿坐落在乾清宫和坤宁宫的中间位置,它的名字源自《易经》,蕴含着“天与地相互融合、生活安康幸福”的含义。殿中的“无为”匾额是由康熙皇帝题写的,它受到老子“圣人专门做不妄为的事情,推行不随便说教的方式”这句话的启发,体现了皇帝的一种治国思想。
皇建有极匾
保和殿的名字源自《易经》,皇建有极的横匾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极代表正道和规则,说明治国理政应当遵循中庸之道,保持公正均衡,这体现了乾隆对于国家管理的理想。
中和殿那块“允执厥中”的匾额,源自《尚书》,意在告诫君主治理国家时需保持公正和平衡。太和殿的“建极绥猷”匾额同样出自乾隆皇帝之手笔,不过如今悬挂的乃是依据旧照片仿制的,原本的匾额已经找不到了。这些匾额都是历史的见证,个人觉得哪一块更能反映皇帝的治国思想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也麻烦大家点个赞表示支持。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